审计研究

  • 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可行性研究

    王常松;李霞;

    查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是中国审计的特色和亮点。但由于法律上和制度上的措施不配套,导致审计机关在办案中收集到的犯罪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不能作为刑事证据运用,造成条块分割,降低证据效率,浪费办案资源。实现审计证据向刑事诉讼证据的转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我国国情、办案实践和现实需要出发,可通过直接转化、委托授权和完善法律的途径,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问题。

    2006年01期 3-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构想

    王悦;

    审计计划管理作为审计管理最基本的职能,理应成为全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做好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对于明确审计方向,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旨在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实际,对审计计划管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2006年01期 7-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计划执行过程控制和审计计划调整

    席晟;倪巍洲;孙秀春;

    审计管理水平低是影响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审计与国际现代审计的主要差距所在。在审计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审计计划执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并根据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合理地调整,使审计项目战略性计划和阶段性计划在不同期间内和不同职能空间上协调一致,保证计划得以全面、均衡实施和完成的关键管理环节。因此,审计机关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做好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战略性目标的衔接,合理安排和使用审计资源,做到任务分布、资源配置、时间进度、成本耗费等科学有效,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本文拟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一下对审计计划执行的控制和调整。

    2006年01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质量之用户(顾客)满意论

    史宁安;叶鹏飞;胡友良;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尽管审计质量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本文根据产品的分类和质量概念的演变,借鉴现代服务的观念和现代质量的理念。分析了关于审计质量三个层次的认识,并从第三者——审计产品(服务)的使用者(用户、顾客)而非审计工作者自己的角度定义审计质量,提出“审计质量就是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产品的满意程度”的新见解,称之为“审计质量用户(顾客)满意论”。

    2006年01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系统模型研究

    王琳;

    随着国家实施人才战略和对人才重视程度的提高,政府机关开始逐渐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审计署也把审计人才建设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如何完善审计机关的激励机制,实现对审计业务人员工作绩效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尝试借鉴系统工程理论的系统结构模型和系统评价方法运用于审计人员绩效考核中。

    2006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

    干胜道;王磊;

    审计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对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构造政府审计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审计日记和复审制度等。

    2006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荷兰的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贺桂珍;吕永龙;王晓龙;刘达朱;王本强;

    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政府审计的法律基础、组织结构、审计任务、审计权限及保证和审计程序,这是进行环境审计的必要法律和机制保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荷兰政府环境审计的依据、审计形式、审计对象和项目、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涉及的环境问题。指出了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借鉴荷兰环境审计的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加快和完善环境及审计立法;拓展审计类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环境审计队伍;加强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6年01期 30-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1 ]
  • 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制度分析

    谭志武;

    从现代预算制度的起源看,政府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立法机关通过控制政府支出从而约束政府及其部门行为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最近几年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看,我国政府预算软约束现象比较普遍。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后果很严重,不仅不能发挥约束政府行为的功能,还可能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甚至引发社会腐败。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我国,政府预算软约束的根本原因在于预算制度不完善、与预算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不匹配。硬化政府预算约束,必须完善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及其相关的配套制度。

    2006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审计公告引发的思考

    王志伟;

    本文针对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结果公告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以及存在的屡查屡犯现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性的思考,并依此分析了国家审计制约权力的局限性,对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约束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最终对于国家审计的职责的重新定位提出自己的看法。

    2006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简燕玲;辛旭;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被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所承担的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行为。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对象、依据、原则、方法、时间、程序、内容和范围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2006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契约视角下会计政策的选择

    王中信;杨德明;

    本文通过分析经理人员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得出经理人员选择什么会计政策,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契约机制。经理人员能否按照企业所有者意愿(有效契约观)选择会计政策,取决于企业的契约是否为经理人员提供了足够的激励。通过一个模型的分析可得,一个激励可行的契约应当满足: (1)经理人员与企业所有者共享风险;(2)应当尽可能多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

    2006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

    从理论上,学者似乎已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内审部门的设置到底是基于“治理”的考虑还是基于“管理”的动机呢?本文在对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搜集了沪市2001至2004年 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数据,以检验公司治理因素与公司管理因素对是否单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影响状况;另外,本文还搜集了这些公司上市之后的一些数据,对单设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与未单设内审部门的公司在治理效果上是否有差异进行了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单设内审部门对改善公司的治理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设立时公司主要还是基于管理层面的考虑,并没有上升至公司治理的高度。

    2006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30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0 ] |[阅读次数:0 ]
  • 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乔春华;蒋苏娅;

    外部审计已成为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的重要支柱,足以说明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审计伴随着公司治理产生与发展,审计存在的答案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

    2006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应对审计失败问题的独立审计博弈策略改进

    刘颖斐;余玉苗;

    审计失败实质上是审计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众多审计失败事件,尤其是涉及大公司的事件严重打击着投资者、债权人等审计利害关系人的信心。本文区分小客户审计市场和大客户审计市场,通过博弈分析证明在大客户审计市场上注册会计师更容易丧失独立性,而作为保证注册会计师诚信审计的核心制度——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在小客户审计市场上具有可兑现性,是一种真实可信的威慑力量;在大客户审计市场上却可能失去价值,这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对其补充、完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在大客户审计市场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博弈策略改进方案——“审计团”审计模式,并着重论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和优点。这种针对审计大客户市场进行的独立审计博弈策略改进,将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帮助注册会计师职业界重铸诚信形象。

    2006年01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投资秩序与利益相关者审计

    雷光勇;王立彦;

    维护投资秩序需要对投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由此构成利益相关者审计的基本逻辑。代表最广泛相关者利益的政府行使利益相关者审计的委托权,在两个层次上履行其利益协调功能。投资秩序的复杂性演化带来了利益相关者范围的扩大与利益冲突的日益严重,由此导致利益相关者审计作为利益协调机制的逐渐完善。

    2006年01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对注册会计师委托代理关系的综合研究

    白晓红;

    独立审计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本身就呈现了一种相关关系:即独立审计制度中的CPA与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对象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说明,独立审计制度与企业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如何解决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相互制约的制度结构问题,就是独立审计制度中独立性的关键。本文综合研究了委托代理关系中间涉及的7大问题,对沿袭至今的四种审计委托方式以及目前理论界提出的三种审计委托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分类委托代理方式的建议。

    2006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流通背景下的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制度思考

    汪月祥;孙娜;

    全流通下的证券市场解决了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问题。作为证券市场健康运行不可缺少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股权分置和全流通背景下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在分析这些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在全流通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基于股价行为的盈余管理不会比股权分置下减弱,而证券市场频繁的收购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繁变更。因此,证券市场无论怎样变化,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仍然是一切工作的重心。

    2006年01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评估研究——基于沪深两市年报审计意见

    张玲;吴波;党金磊;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其识别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应用国外评估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的定量研究,从审计角度建立了一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可能性评估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估函数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2006年01期 89-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审计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李常青;李锋森;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MD&A)最早起源于美国,它既包括公司管理层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和讨论,也包括对会影响公司未来的重要事件、趋势和不确定性的讨论与分析, 是对以报表和数字为主的传统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发展。但是如何规范公司管理层却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对MD&A进行审计的必要性和困难、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公认审计准则在MD&A披露审计方面的有关规定,以及美国MD&A的相关审计制度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

    2006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正>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榆天化,是陕西省第一个天然气化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榆天化总资产达 8亿元,职工1050人,拥有3套现代化甲醇生产装置,产能达每年43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企业建立运行质量、安全、环境、计量、信息化、标准化六大管理体系,其中

    2006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