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研究主要研究:审计监督具有政治属性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定位要求;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优越性的路径、机制等。二、国家审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研究主要研究:"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国家审计的要求;国家审计如何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监督效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
2021年02期 No.22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2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郭檬楠;吴秋生;郭金花;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国家审计及其协同社会监督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且国家审计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国有企业15.2%的创新效率;区分专利类型后发现,国家审计主要提高了国有企业实质性创新,而对策略性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创新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能够通过加大监督力度促进国有企业创新,且监督力度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国有企业37.8%的创新效率;国家审计协同媒体监督以及社会审计均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本文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创新驱动发展共赢,发挥国家审计协同监督效能,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具有一定的启示。
2021年02期 No.220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0 ] - 王芳;刘琪;杨国超;
主体评级反映债券发行人的违约概率,债项评级反映发行人违约后投资者对债券的回收程度,两者具有不同的内涵。本文研究发现,聘请国际"四大"的上市公司,其主体评级更高,在控制主体评级的影响后,上市公司债项评级也更高。这表明审计在债券市场中具有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国际"四大"对主体评级、债项评级的影响在民营公司和无担保公司中更加显著,表明审计的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在债券风险较高时发挥更大作用;聘请国际"四大"使得高盈余质量公司获得更高的主体评级,进一步验证了审计的信息价值;在有关会计师事务所被起诉后,由其提供审计服务的公司债项评级显著下降,进一步验证了审计的保险价值。本文对审计的信息价值和保险价值展开研究,为当前债券市场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1年02期 No.220 35-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 余应敏;黄静;李哲;
随着企业收入准则对会计信息准确性与及时性要求的提升以及管理会计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推广,业财融合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对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的文本分析,识别出企业是否采用业财融合,研究了业财融合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业财融合有助于降低审计收费。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维持稳健。中介检验的结果表明,业财融合通过有效减少审计师需要付出的努力,使审计收费降低。本文的结果为审计费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增量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业财融合战略的经济后果研究。
2021年02期 No.220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5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1 ] - 张宏亮;景仕杰;王靖宇;
共享审计师具有重要的经济后果。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上市公司与开放式基金大股东聘用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与开放式基金大股东共享审计师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升。通过采用滞后变量法、替代变量法、倾向匹配得分法、双重差分(DID)模型以及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来自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共享审计师相比,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共享审计师效应更加显著。当基金平均持股数量增多时,共享审计师效应有所减弱。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共享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更具有政策性意义。本文从开放式基金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具有投资持股关系的共享审计师效应,扩充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意义。
2021年02期 No.220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2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 ] - 王百强;杨雅宁;孙昌玲;
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不仅代表了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也预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经营情况,对于审计师评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了核心竞争力对于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越强时,其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审计费用也越低;相较于能力型核心竞争力,资源型核心竞争力对于审计师决策的影响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核心竞争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并且当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时,核心竞争力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拓展了核心竞争力经济后果的文献,丰富了审计师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1年02期 No.220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4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1 ] - 申慧慧;
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为依托,研究签字注册会计师职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签字注册会计师职级越高,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且这种效果主要发生在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客户业务年限较短的上市公司中,随着审计年限的增加,职级的作用逐渐消失。从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来看,签字注册会计师职级越高,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越小。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控制了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经验后,上述结论依然存在;此外,尽管职级高的注册会计师能够提升审计质量,然而在人员选派时,并未对风险更高的公司分配职级更高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本文的研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配置及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2期 No.220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4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1 ] - 唐凯桃;刘雷;赵琳;
作为市场自发行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出现三个审计师签字的现象逐年增多,该市场行为的经济后果尚不清楚。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三个审计师签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两个审计师签字相比,三个审计师签字的财务报告中,向上调节的应计盈余更少,审计质量更高,该现象在前"十大"事务所中更为显著;从作用路径看,三个审计师签字通过增加审计投入,促进审计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三名审计师签字次数越多,审计质量越高;同一会计师事务所中,三个审计师签字的财务报告审计质量更高。本文既丰富了现有研究文献,为审计师个体特征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实践路线。
2021年02期 No.220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3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3 ] - 林莉;李瑶瑶;张文;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审计师流动现象十分常见,但学界研究不多。本文从审计意见角度考察审计师内部流动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审计师在事务所内部流动之后会优待追随者客户,表现为更少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审计报告激进度更高;而且客户与审计师关系越密切,审计师对追随者客户的优待越明显;但严格的事务所质控机制可有效抑制审计师对追随者客户的优待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流向总所,审计师流向分所之后对追随者客户的审计意见优待更明显;审计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法治环境严格地区之后对追随者客户的优待动机有所收敛;审计专家比一般审计师更重视个人声誉,往往不会优待追随者客户。研究结论为事务所及监管部门加强审计师流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1年02期 No.220 10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 ] - 徐玉德;杨晓璇;刘剑民;
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导致其高估自己决策的准确性而低估失败风险,进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则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与相关行为。本文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不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环境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良好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之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国有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非正式制度环境下民营企业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调节效应不显著。这一研究对通过协调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1年02期 No.220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49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9 ] |[阅读次数:1 ] <正>《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2019-2020)汇编了2019至2020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五个方向8个课题的研究报告,涉及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构建路径,政策效果审计,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理论与实践,审计学科建设等内容。这些研究报告紧贴我国审计实践,反映了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是广大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定价76元(含邮资)。以前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报告》还有少量存货,欢迎订购。
2021年02期 No.22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2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正>《审计研究》是由审计署主管、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审计学术刊物,是全国管理类核心期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应能够反映审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应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不能简单模仿或重复他人的成果。2.本刊严厉谴责一稿多投和任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请作者在来稿首页显著位置对于是否专投本刊、是否遵守科学道德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声明。
2021年02期 No.220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