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研究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 国家审计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研究

    陈献东;

    “类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产品,便捷确权,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在提升中小企业收款保障及融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欢迎,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宏观监管不足和核心企业自身管理薄弱。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供应链“类票据”规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价值取向是兼顾安全与效率。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从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角度,关注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揭示“类票据”业务发展的风险隐患,从修订票据法、明确监管主体、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出台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宏观监管体制。

    2025年02期 No.24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分析及审计策略

    俞文源;

    供应链金融以科技赋能金融模式,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依托,由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向链条企业提供融资,为企业缓解融资困难,保持业务稳健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模式实质是把原来以实物资产抵押模式转化为以企业流动性为担保的债务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担保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但对核心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提出了考验。本文从审计角度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对国有企业运行可能带来的虚假贸易融资、经营风险传导、核心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风险,提出推动完善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计力度,强化金融机构信贷审计,高度关注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业务风险等应对策略。

    2025年02期 No.244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全国审计科研协作暨省级审计学会秘书长会议在京召开

    <正>2025年3月21日,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审计科研协作暨省级审计学会秘书长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实践需求,推进科研创新发展,立足科学规范要求,提升科研工作质效,深化拓展科研合作,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推动以更高质量的审计科研工作更好服务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省级审计科研所、审计学会秘书处以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审计科研所和中国审计学会2024年度工作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要点。上海市、湖南省、四川省、陕西省审计科研所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审计学会秘书处的负责人作重点发言,介绍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做法。

    2025年02期 No.24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实体业务经营绩效——基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视角

    蒋佳宁;王昆仑;徐晓东;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防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推动非金融国有企业聚焦主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20年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探究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实体业务经营绩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与被审计企业的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显著呈正相关;同时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对总现金流的占比呈显著负相关,且与研发投入和创新专利在未来数年内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主要通过推动企业降低金融资产配置、提升商业信用水平以及改善企业营运效率等,进而促进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增长。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外部监督较强、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情境下,这一作用效应更显著。本文丰富了国家审计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监督,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证据。

    2025年02期 No.244 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数智赋能背景下政府环境审计的信息效应——基于企业ESG评级分歧的研究

    谢晓君;徐攀;

    ESG评级分歧为资本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带来显性风险。研究发现: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ESG评级分歧,且数智技术的赋能有助于强化这一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因信息透明度差异,数智赋能政府环境审计的信息效应在地方制度环境更差、ESG信息披露程度更低、数字化程度更低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智赋能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增加审计信息供给,减少评级机构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智赋能政府环境审计的信息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股票流动性,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数智化政府环境审计经济效应的理解,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No.244 2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2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8 ]
  • 政府专项清欠行动与民营企业审计费用

    洪金明;吕学振;卢思哲;

    国务院于2018年开展了专项清欠行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账款被政府、国有企业拖欠问题。本文以政府专项清欠行动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行动对民营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专项清欠行动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审计费用,其原因在于政府专项清欠行动能够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和坏账准备。政府专项清欠行动对民营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客户集中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以及没有国资参股的情境下更显著。尽管政府专项清欠行动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审计费用,但未给审计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专项清欠行动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对规范政府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No.244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1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5 ]
  • 政府采购订单对企业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志宏;郑远;

    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对企业审计质量的潜在影响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整理中国政府采购网中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采购订单信息,实证分析了政府采购订单对企业审计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获得政府采购订单能够显著提升审计质量,并且这种提升主要通过改善信息质量、强化外部监督以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来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采购订单还会对审计师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相应增加了审计费用。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由小规模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以及获得持续性采购订单的企业,在获得政府采购订单后,其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上述发现不仅丰富了政府采购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也为政府采购政策的优化与审计实践的改进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2期 No.244 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20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雇员分红权激励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

    窦笑晨;黄晓珊;马新啸;

    科学合理的审计定价对激发微观主体动能和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分红权激励来调整、优化中央企业审计定价水平,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央企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考察雇员分红权激励对中央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分红权激励不仅能够强化员工内部监督,还可以提升央企运营效率,从而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投入和审计风险,由此降低中央企业审计定价。进一步研究表明,前述效果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支撑,在人力资本结构较好和雇员稳定性较强的中央企业中更为明显,并且在地区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产业链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同时还能弥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力不足的短板,在会计师事务所为非“十大”以及注册会计师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完善央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验证据。

    2025年02期 No.244 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区块链技术与审计质量——基于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接入的证据

    胡国强;叶蕾;孙文祥;

    以会计师事务所接入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冲击,本文利用201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区块链技术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事务所接入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能显著提升审计质量,具体表现为应计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函证质量进而产生抑制盈余管理的直接效应,以及提高审计效率促使审计师降低银行函证关注、增加应计项目关注的间接效应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提升效果主要表现在银行函证工作量较大、审计独立性较弱、审计师缺乏行业专长以及客户企业风险较高的样本中。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函证的应用能起到改善审计质量的积极影响,对进一步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应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2025年02期 No.244 8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助力抑或阻力:金融科技提高审计质量了吗?

    张亦姝;冯金余;

    金融科技为服务对象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改变了企业所处的宏观金融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模式和新挑战。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助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来提升审计质量;此外,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以及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调节金融科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作用在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监管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低信息披露质量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2025年02期 No.244 9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不确定性审计任务中人工智能的使用与投资者感知的审计师责任——一项实验研究

    柳扬;苗靖钰;刘文欢;何亚南;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行为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本文检验了使用人工智能执行错报相关的计量不确定性审计任务,对投资者感知的审计师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计量不确定性较低任务下,当审计后仍然被发现存在重大错报时,无论是人类审计师还是审计师使用人工智能执行错报相关审计任务,投资者感知的审计师责任没有明显差异;在计量不确定性较高任务下,相比于人类审计师,当使用人工智能执行错报相关审计任务时,投资者感知的审计师责任更高。此外,还发现在计量不确定性较高任务下,审计方式影响投资者感知的审计师责任的具体路径。研究对监管机构、审计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No.244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审计师会关注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吗?——基于年报文本信息的经验证据

    廖义刚;余梁;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探讨审计师是否关注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较高的合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降低审计资源投入和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审计收费。进一步检验发现,若主审审计师来自国际“四大”或具有行业专长,合规管理水平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更突出;该效应也在内部控制更有效的企业、所在地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更明显;分领域研究结果显示,反垄断、反商业贿赂、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规管理均可以显著影响审计收费。拓展检验还发现,客户高水平的合规管理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以及合规管理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审计师如何运用企业合规管理信息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5年02期 No.244 12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企业质量获奖与审计收费

    权小锋;钱煜婷;

    获得政府质量奖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行业声誉,这一声誉光环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反应鲜有学者关注。本研究以2008年至2020年企业获评质量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企业声誉获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相比未获奖企业,获奖企业审计收费显著提升,表明企业获奖在审计收费上具有声誉负担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级别质量奖对审计收费影响更大,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和外部监督强度会显著影响企业质量获奖带来的声誉负担。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获奖后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的提高是导致其审计收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审计收费角度揭示了企业获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引导企业加强声誉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2025年02期 No.244 13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项目质量复核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复核人员个人经验的证据

    刘圻;周志远;洪娇;

    个人经验是形成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项目质量复核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复核人员个人经验对复核效果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复核人员的个人经验越丰富,审计质量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业务较为复杂、复核人员不繁忙、签字会计师不是行业专家、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以及事务所一体化管理水平较低时,复核人员的个人经验对提升审计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拓展性研究表明,经验丰富的复核人员能显著提高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研究拓展了项目质量复核的相关文献,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化质量管理和完善复核人员委派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No.244 14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审计署2025至2026年度重点科研课题

    <正>一、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研究主要研究:国内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的实践经验,总结阐释零基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中央部门和地方预算管理现状,归纳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揭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难点,分析体制机制制度障碍,提出审计工作推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二、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基本情况、管理机制、利益分配、监管体系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的目标,梳理各地经验做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完善资产分类处置制度,梳理各地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经验做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帮扶项目资产相关审计的目标、重点内容和方法等。

    2025年02期 No.24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审计研究》投稿须知

    <正>《审计研究》是由审计署主管、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审计学术刊物,是全国管理类核心期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应能够反映审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应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不能简单模仿或重复他人的成果。2.本刊严厉谴责一稿多投和任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应对是否遵守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要求、是否符合保密要求、是否专投本刊、是否遵守科学道德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等作出声明。3.本刊投稿系统(https:/ / sjyz.cbpt.cnki.net/)已启用,不再受理纸质邮寄稿件。4.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稿,请务必在投稿系统中准确填写作者的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上传的正文(包括英文内容摘要)要隐去所有作者相关信息。

    2025年02期 No.244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