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研究

  • 审计法修订述评

    秦荣生;王立彦;孟焰;朱小平;潘小娟;高培勇;尹平;谢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2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审计法必将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法律环境。为使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修订后的审计法有哪些变化,《审计研究》编辑部特邀请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法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对修订后的审计法进行述评。现予以刊登,以飨各位读者。

    2006年03期 3-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高林;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本文立足湖北审计工作实际,着眼于审计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分析论述了推进审计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关于以理念创新为核心,创新审计的观念、思维、技术和管理,以及如何营造审计创新环境的基本思考。

    2006年03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财政审计调查研究

    刘正均;肖振东;

    本文依据审计署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从界定财政审计调查的概念入手,在总结回顾10多年来审计调查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财政体制分析、财政管理制度和政策研究、预算内收支数据核实及分析、预算外和制度外收支检查与分析等四项要素为主体,结合财政制度面临的各项改革和创新,搭建了财政审计调查的业务架构,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财政审计调查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期望能够对进一步提高财政审计调查质量有所裨益。

    2006年03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刘新兰;汪照全;

    本文从我国近几年来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在投入使用、管理分配和效率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的对策建议。

    2006年03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研究

    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针对目前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时面临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创新,开展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审计,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以促进政府审计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

    2006年03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

    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确定与方法选择取决于其职能定位;并由此决定了绩效审计的实施“绩效”。政府绩效审计职能包含两个层面:解除或确认受托经济责任与决策有用性。通过对我国绩效审计研究与实践的考察,我们发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仍主要注重“问责查处”。本文通过在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职能定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绩效审计的职能应向更高层面的对宏观政策决策有用性转变,并探讨了在实践中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策略。

    2006年03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审计二十年来实践成果之经验研究

    宋常;胡家俊;陈宋生;

    本文选用新中国审计机构成立近二十年来31个省级审计部门查出的违纪金额作为样本,对违纪金额、应缴金额、已交金额、地区经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违纪金额与地区经济、应缴金额与违纪金额及地区经济、已交金额与应缴金额及地区经济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与假设前提基本吻合,但有些情况与个别假设存在差距,甚至不符,如已交金额比例与地区经济不相关。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2006年03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潘博;

    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些主要质量控制环节也存在突出的问题,例如审计目标、先进审计技术方法“应用”、审计日记和审计报告、开发小规模审计项目(小项目)的质量控制简易程序、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督导和同业复核、引入全面质量控制理念,构建质量控制新体系等等。就这些审计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做了若干探索研究。

    2006年03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调查主要环节的操作方法研究

    王晨;王治清;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审计调查工作的力度,但由于技术方法创新不够或现有方法使用不当等诸多问题,导致一些审计调查项目收效甚微。本文针对审计调查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审计调查的选题、调查实施阶段的方法应用、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以及调查报告的写作环节入手进行研究和探讨。

    2006年03期 43-4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私人信息与CEO会计责任的认定——以前世通公司CEO埃贝斯法庭审理为例

    魏明海;黎文靖;路晓燕;

    本文以前世通公司CEO埃贝斯法庭审理为例,分析了CEO的信息权力和信息优势、CEO掌握的私人信息、私人信息与对外披露信息的反差等,形成了三点推论:CEO会计责任认定中的“知情推定”和“不可宽恕”;CEO的托管责任决定了他的会计责任;CEO理性判断与审慎披露的责任。上述推论对我国会计审计立法、对企业会计舞弊中有关责任人,尤其是公司高管会计责任的追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006年03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改聘审计师与上市公司治理:1995-2003年间的经验证据

    李爽;吴溪;

    本文系统考察了1995-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444例自愿性改聘审计师行为在决策程序层面的治理表现与潜在问题,包括:(1)描述了改聘审计师的决议机构的基本分布;(2)考察了改聘审计师议案的决议过程伴随的若干特征;(3)检验了改聘审计师决议过程中的若干特殊表征与上市公司潜在不良动机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各项描述统计和检验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在改聘审计师这一重大事项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规范及其执行并不能有效防范大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的潜在侵害,并相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为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建议。

    2006年03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孟焰;潘秀丽;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在分析了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2006年03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一个哲学视角的分析框架

    谢盛纹;

    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基石,审计结论存有风险,合理保证是现代审计的精髓,了解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现代审计的前提。本文从一个哲学的视角解释了这三个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006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从审计模式及其思想的演进辨析风险导向审计应有的内涵

    陈志强;

    “安然事件”爆发之前,虽然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比较模糊,但认同度却比较高,“安然事件”之后,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有了发展,但分歧也随之而来。在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批判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针对理论界的这一现象,本文从审计模式及其思想的演进分析入手,对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几种风险导向模式进行了辨析,并籍此明确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有的内涵。

    2006年03期 69-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2 ] |[阅读次数:0 ]
  •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外部审计监督

    周中胜;陈汉文;

    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大股东往往通过各种方式如资金占用等来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理冲突。那么在我国新兴的市场中,审计能否在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抑制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呢?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从需求方来说,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的公司越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从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会考虑大股东的资金占用,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报告。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目前还不存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但审计师能对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作出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的行为。

    2006年03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5 ] |[阅读次数:0 ]
  • 联网审计的网络安全技术方案研究

    金文;张金城;

    联网审计是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环境下开展的审计活动,建设具有安全保证的网络环境是联网审计的必要条件。本文从联网审计的网络安全需求出发,通过分析联网审计网络安全的关键要素,建立了联网审计网络远程互联过程的逻辑模型,在研究联网审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联网审计的网络安全技术解决方案。

    2006年03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审计风险、审计师风险及制度风险

    陈正林;

    审计风险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十分清晰。文章通过对独立审计风险产生过程的分析,指出审计风险与审计师风险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是审计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技术性风险,后者则是由于审计结论与事实的背离而导致审计师受损。审计风险只有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才会导致审计师风险的发生,据此提出制度风险的概念,并指出制度风险影响着审计师风险的大小,从而影响着审计师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审计质量,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引导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识别制度和处罚制度的共同失灵。治理我国审计市场,应调动各方参与监管的积极性,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合理安排惩罚制度结构,加大处罚力度。

    2006年03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6 ] |[阅读次数:1 ]
  • CPA审计风险与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

    叶雪芳;

    《注册会计师法》将CPA职业目标定位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CPA所依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在审计委托关系失衡、会计失真主要因舞弊引起,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特殊时期,CPA面临的审计风险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主体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潜在的审计风险很少落实到CPA身上。本文从审计风险大而CPA实际承担的职业责任小这一现实矛盾出发,分析了这一矛盾双方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为使我国目前CPA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CPA目前无法承担的审计风险,同时真正承担起应承担的职业责任。

    2006年03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