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研究

  • 宪政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刘颖斐;余玉苗;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体现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轨的内在要求。宪政思想宣扬的有限政府,解释了为什么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宪政体制则是保障其实施的法理基础。从宪政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施这种审计的经济基础;纳税人权利意识是推广这种审计的社会观念基础;行政问责制则是其具体的配套制度基础。在宪政民主化的进程中,夯实这些基础将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推广和实施。

    2007年03期 No.137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国家审计公告信息分析:2003-2006——解读我国财政违规资金特征

    欧阳华生;

    本文主要对2003-2006年以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相关信息进行实证分析,重点是围绕公告中涉及的财政违规资金规模与结构,以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本文的基本判断是:我国审计结果的披露力度正逐步加大,但仅限于合规性审计结果的披露,绩效审计结果披露严重不足,审计结果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实际纠正效果与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一些违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屡审屡犯的现象普遍存在。

    2007年03期 No.137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法律社会学的解释视角

    尚兆燕;

    对审计公告制度的政治学意义,很多学者从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反腐机制理论等角度进行了解析。但是这些理论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建构,本文试图“从上而下”,利用法律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审计公告制度赖以生存的法律文化和民众社会根基去理解审计公告制度的本质,它的生存空间及其意义,这对于深化对审计公告制度的理解和促进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No.13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特派办联系中管企业制度的博弈分析——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

    王中信;吴开钱;

    在当前国家审计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以提升审计质量成果的审计组织创新就成为当局者关注的焦点。2005年11月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管”企业审计管理的意见》改变了以往的审计组织方式。本文运用博弈方法分析了上述制度颁布前后以及颁布期初与期后的情况,认为该制度颁布后能既能提高审计成果也能有效遏制企业舞弊的发生,但该制度颁布一段时间后政策积极效应明显下降。

    2007年03期 No.137 21-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审计人员素质影响审计成果的实证研究

    马曙光;

    政府审计成果可以从审计财务效益和审计质量两方面进行度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成果与审计人员的高学历显著正相关;不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类审计人员对审计财务效益影响比较显著,但专业背景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在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注意审计人员学历、年龄和专业之间的合理搭配。

    2007年03期 No.13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3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5 ] |[阅读次数:1 ]
  • 论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

    刘力云;

    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一部分,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亟待发展和完善。发展和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满足加强政府部门治理的需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方式变革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弥补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缺陷。当前,发展和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主要靠审计机关来推动,而不是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政府部门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

    2007年03期 No.137 30-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

    有关内部审计参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各职业团体日益倡导内、外部审计师之间的工作协调,包括增加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外部审计效率和效果,降低外部审计费用等。本文从外部审计信赖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度和性质、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的影响、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信赖的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就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进行了文献述评,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对我国未来研究的启示。

    2007年03期 No.137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审计职业判断:一项基于透镜模型的研究

    韩洪灵;裘宗舜;

    审计师依赖职业判断来解释和运用审计准则,审计职业地位的证明体现在审计师作职业判断时所承担的责任之中。本文借鉴信息加工理论中的透镜模型,构建了在不确定情况下研究和评估审计师有限理性决策与判断过程的基本理论模型,期望能对该领域开展后续的实验研究有所裨益。

    2007年03期 No.137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

    构建一套规范和完整的内控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和监管部门而言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实地研究方法,详细探讨了亚新科安徽子公司如何设计和应用内控评价体系,进而对构建内控评价体系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7年03期 No.13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7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2 ] |[阅读次数:2 ]
  •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现状分析——以河北、浙江、云南和甘肃省为例

    申富平;韩巧艳;赵红梅;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已达5年之久,为了确认独立董事制度在全国各区域的实际执行情况,本文以河北省、浙江省、云南省和甘肃省为例,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配备情况、独立董事个人特征、独立董事运作情况、独立董事薪酬情况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中、东、西部地区独立董事实施现状,以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经验支持。

    2007年03期 No.13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中的模式选择及完善

    杨有红;徐心怡;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为一体的混合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监事会制度在我国形同虚设的问题根源不仅存在于其制度运行的执行过程中,更在于其机制本身设计的先天性缺陷,并且这种缺陷很难通过后天修补得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虽然现阶段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其从机理上是可以满足我国上市公司监督要求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加以改善。由此得出结论,撤消监事会而加强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完善监督模式的明智之举,并构建出基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督模式。

    2007年03期 No.137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

    蔡吉甫;

    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数据,从审计服务供给方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董事会规模较大的公司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而对大股东适度持股的国有控股公司,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或管理层适度持股的非国有控股公司收取了较低的审计费用,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控制公司的代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

    2007年03期 No.137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2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2 ] |[阅读次数:4 ]
  • 连续审计的概念特征和实现模型研究

    陈良华;张越;陈小燕;

    实时财务报告的审计要求和日益复杂商业模式对内部连续监控的需要,使得连续审计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可以预见连续审计将会成为信息时代重要审计形式,并对审计理论和方法拓展做出贡献。本文将对连续审计的概念、与传统审计区别、技术途径和实现模型进行较系统的论述。

    2007年03期 No.13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审计研究

    赵雪媛;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逐步完善,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审计成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业务。鉴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构成、编制的假设和确认、计量等方法与一般公认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对偿付能力报告的审计业务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本文针对偿付能力报告的性质、偿付能力报告审计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这项审计业务的发展。

    2007年03期 No.13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新工具——奔福德定律及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测试

    张苏彤;康智慧;

    奔福德定律是一个早在1881年就被人们发现的数学定律,该定律描述了整数1~9在数据首位出现的概率分布规律。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调查与法务会计在北关会计领域的兴起,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人们发掘了这一古老数学规律在舞弊审计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效。本文在简要介绍奔福德定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资料对奔福德定律进行了测试,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提出了以奔福德定律作为信息时代舞弊审计新工具,查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的新思路。

    2007年03期 No.137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审计署2007至2008年度审计科研课题立项工作结束

    沈宓;

    <正>受审计署委托,中国审计学会于2007年1月25日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7至2008年度审计科研课题招标工作。这次招标的三个课题研究方向是《政府审计环境与未来发展》、《深化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截至3月25日,共收到课题立项申请88份。经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并经批准,确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审计署南京特派办、江苏审计学会、山西省审计厅等单位

    2007年03期 No.137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约减财务预警指标信息冗余的层次性定性分析法

    王璐;郭峨;朱立豪;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选择的质量,直接影响预警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财务数据结构下层次化定性分析方法,对预警指标信息冗余进行约减,并与采用定量信息约减方法——粗集(Roughset)方法进行对比。以56家商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采用ANN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了层次化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准确度与应用性。

    2007年03期 No.13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